第一百一十章 回乡 送人 不可欺-《山海洗剑录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白衣青年噗通跪倒在地上,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,起身后轻声道:“是孙儿不孝。。”

    老者暗骂一声臭小子,笑着说:“你大姑姑跟小姑姑都不会来了,以后去坟前拜我们就是。你可别怨你她们,小竹山人,身不由己的。”

    这对儿老夫妻,其实早就不在人世了,最多算是鬼修而已。

    老妇人推开门,端了一碟儿拌的野菜,放在炕桌上后侧身坐在炕沿儿,笑着说道:“能撑着这么久,我们已经很高兴了。原本想着怎么都要过完年才走,可现在有些黄土不留人喽。”

    说着说着就身形有些虚幻,离秋水牵着三个小丫头走到门口,女子眼眶有些发红,喊了一句爷爷奶奶。

    三个小丫头也学着爹爹哥哥,跪下磕头。

    刘工与方葱不在山上,从傍晚就离开了小竹山,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。

    张木流夹了一口野菜喂进嘴里,瞧着竟然没多少悲伤,反倒笑着说:“趁着有时间,去看看藤霜,然后去看看我娘亲吧。爹那儿你们肯定去不了的。”

    一对儿老夫妻相视一笑,一人一手摸了摸青年脸颊,身形瞬间消失。

    张木流这才流出眼泪。

    离秋水走过来拍了拍青年肩膀,轻声道:“思思说有办法让爷爷奶奶以另一种办法活着,等以后她会把爷爷奶奶带回来。”

    张木流点了点头,可眼泪还是止不住。也不顾三个孩子在外面,直接把头埋在离秋水胸口,哽咽道:“我知道的,咱们都商量好了。可是,毕竟人没了啊!”

    那个风雪夜之后,两人其实已经死了,吊着一口气稀里糊涂成了半人半鬼,见到孙子终于成家立业了,这口气也吊不住了。

    张木流很早便知道这事儿,木秋山落成之时他与赵思思询问,有没有什么办法?赵思思说,很难还阳,但可以先送去地府供养,等以后她有能力了,再把爷爷奶奶带回来。

    所以张木流极其不愿二次返乡,因为他知道,一回来,就是跟爷爷奶奶的最后一面。

    刘工与方葱是去长安找赵思思,因为赵思思不敢踏足小竹山。爷爷奶奶出去小竹山便会遇到赵思思的。

    古神与仙人,无人有本事或是有胆子来小竹山。

    张木流埋着头蹭了几下眼泪,走出门看着零零星星下坠的雪花儿,对着三个小丫头说道:“以后这儿就是咱们的祖宅了,我要是不在,谁有空谁就来打扫一番,好吗?”

    三个小丫头齐刷刷点头,谁都没说话。因为谁也没见过这么伤心的张木流。

    风雪送人西。

    接下来几天,小竹山人极有默契,谁也没到张家小院儿串门儿。

    腊月三十那天,张木流带着张早早去了小竹溪北边儿那处张家祖坟,太爷爷的坟前多了两个坟包,好似凭空出现,却又不像新坟。

    张早早对着自己太爷爷与太奶奶的坟包儿磕头,皱着脸说道:“爹爹说了,以后你们还会回来的,早早会等着。”

    小丫头心里其实藏着一句话,“要是到时候你们回不来,我就去拆了那个什么狗屁地府,把太爷爷跟太奶奶抢回来。”

    张木流灌了一口酒,按着张早早的脑袋,轻声说道:“你要是留在木秋山,每年的清明记得来烧几张纸,一定要在清明前来。我们家乡有一句老话,‘有儿有女早上坟’。”

    张早早点了点头,钻进张木流怀里,使劲儿搂住青年脖子,小脸贴着大脸,皱着鼻子说道:“爹爹别伤心,以后早早一定把太爷爷跟太奶奶接回来。”

    等回去小院儿,张木流看见妖苓跟莫淼淼两个小丫头一人一边儿坐在门口。

    青年笑道:“你们干嘛呢?”

    两人像是商量好的,齐声道:“哥哥,你还有我们呢。”

    穿着红棉袄的离秋水轻轻走出来,胸口还是某人眼泪画的地图。

    “也还有我呢。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大年三十,小竹山众人上完坟后都要拿着黄纸去最高处的土地庙烧香磕头。这算是小竹山人对那位老夫子最后的尊敬了。

    可张木流去的极晚,明明很近,却非得等吃了年夜饭之后才去。

    一袭白衣顺着青石台阶走到顶端,走过竹篱笆学塾,到了那座不高的土地庙,烧完纸后深深作揖,然后坐在不远处,摆出来一壶酒水,自己喝了一口。

    有个一身布衣的壮实青年随后来此,一样烧了纸上了香,作揖之后坐去张木流身旁,掏出来一壶酒伸去碰了碰张木流的酒壶,自顾自喝了两口。

    接下来是个一身儒衫的年轻人,一样烧纸点香,深深作揖后坐去两人身旁,也掏出来一壶酒,碰过张木流与乔雷的酒壶,喝了三口酒。

    有个身形瘦小,长得有些黑的青年,跪下磕头烧纸,点香后起身作揖,依次碰过三人酒壶,喝了四口酒。

    还有个胖乎乎的少年急匆匆走来,也是跪下磕头,烧纸点香,起身作揖后坐去一旁,依次碰过酒壶,喝了五口。

    今夜过年,五个年轻人坐在雪地里怔怔无言,举起酒壶碰了一下,各自喝光手中酒水。

    乔雷起身,沉声道:“五年了,如今已是元婴修士,河水以北,如今乔雷说话算数。”

    乔玉山抖了抖衣衫雪花,站起后淡然道:“乔玉山一介书生,儒家修士,元婴境界。若论天下治水,我敢当先!”

    一袭白衣,头别玉簪,背负长剑,轻声道:“张木流,已至分神,剑修。”

    黝黑青年缓缓起身,眯眼道:“乔长昌,学了牛马集,元婴修士,专治畜牲。”

    最后是个年龄最小,分量最重的少年人,他站起来,面向阴山,轻声道:“张卓康,在东海近五年,元婴修士,力可搬山!”

    风雪夜里,竹山游子终相聚。

    终有一天,竹山走出的少年们,会告诉这个天下。

    小竹山,不可欺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