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三章 不同的逻辑-《林浩的电影时代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因为有话说得好,这人物亮相的第一场戏很重要,就是人见面的首要印象:就好比《红楼梦》里面王熙凤出场的那一段,奉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场戏给的很足。
    但林浩给的很少。
    每次到了让众人觉得“肚财被老同学这么说好惨”的感觉的时候,林浩就用一个掩饰的动作盖过去。
    再抬起头来,又一切正常了。
    观众也不得不憋回去。
    “我也觉得是,总感觉就少了口气,然后我就对他生不出更多的情绪来。”
    “是,很奇怪。林哥这个处理方法肯定是有意为之,所以他应该还是要以平实的视角来处理这些事情。”
    “就像...”
    众人对视一眼,异口同声道:“就像...《冬天的骨头》!”
    ...
    新人们很快达成共识,并且相互认可。
    也许是期待太高了吧,他们希望这个角色展现出来的,会是给出比较直接地情绪。
    因为整个电影就是关于肚财的故事。
    所以林浩亮相的这么一个镜头,也算是给整个故事给出了一个基调。
    而林浩这边,确实是打算这么处理的,但又不止于此:《冬天的骨头》里,导演更多是记录片式的展示;而林浩想要的显然不止于此。
    他想要的,用简单话来表示:
    林浩要玩的是更高级的东西——就是虽然最后表现出来的是跟《冬天的骨头》一样,把一件相对的“大事”处理的平静,但逻辑并不一样。
    詹妮弗的故事,是导演给的,她顺着线索就走:走投无路的时候,导演再给一条路。
    肚财的故事,是自己导向的。
    所以詹妮弗的故事,就已经是整个电影要表达的全部了——而《大佛》这个电影里顾长卫讲述的故事,只是肚财生活的一瞥。而实际上肚财的故事还有很多很丰满的部分,所以才会让故事的走向没有故事痕迹...
    导演顺着演员走。
    这就是他的设想了。
    毕竟这些年来多数戏份,无论是《盗梦空间》还是《2012》之类的商业大片,他都是个工具人。这种以自己为主角的戏码,也终于是来了。
    第(3/3)页